
汉高中国是如何建设共享服务中心的?
基于全球化战略,汉高早在2000年初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规划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旨在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致力于拥有一流的、高效的、全球统一的流程,以成为一流的商业伙伴。2003年,汉高在菲律宾马尼拉组建第一个共享服务中心,为亚太区提供一些基础的财务共享服务。之后,汉高相继在斯洛伐克伯拉第斯拉瓦、墨西哥墨西哥城、埃及开罗设立了共享服务中心。2014年,为了覆盖全球战略的最后一块空白区,结合中国当地的财税准则和语言要求,汉高决定在中国组建第五个共享服务中心。汉高(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梅瑾介绍道:“在组建汉高中国的共享服务中心时,我们将地点选在位于上海的汉高亚太及中国区总部,以便更贴近集团财务、各业务和职能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目前,汉高全球共享服务中心共有约3000名员工,服务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所有业务单元和职能部门。汉高除了拥有5大共享服务中心以外,还与第三方机构合作,以混合模式提供共享服务支持。
谈及汉高中国的财务体系与共享服务的关系与定位时,杨梅瑾说道:“汉高中国的财务体系主要包括本地财务部门和共享服务中心两部分。其中可以流程化、标准化、平台化以及远程操作的工作则由共享服务中心来完成,为当地财务和业务提供必要的运作支持。”当地财务是财务体系中的主导部门,负责对集团财务的整体分析与规划,确保合规并规避风险,以达到优化财务体系、推动汉高业务发展的目的。在中国,共享服务范围不仅包括财务共享服务,还涉及对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支持,如针对当地客户的技术信息服务、客户服务支持、供应链、市场和销售支持等。
2013年,汉高将共享服务中心与IT技术部门合并为综合业务解决方案部门(Integrated Busines s Solutions Department,简称“IBS”)。杨梅瑾补充道:“这一组织架构的变化为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不仅提高了日常的工作效率,也让公司在理念与技术两方面能够走在数字化与自动化变革的前沿。”例如,汉高成立了CoE(Center of Expertise)团队,自主开发和运作RPA项目,并用于全球各个共享服务中心。在开发过程中,发挥了IT部门的技术优势,帮助共享服务中心不断改进、优化、解决问题,最终进行全球的推广。2018年,全球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完成170个RPA项目,节省了超过100个员工的工作量。
汉高中国如何借助技术优势释放共享服务能力和拓展服务边界?完整访谈内容,可以订阅《财资中国》杂志,或者与编辑财资君(treasury-westlake)交流。
什么是标准化生产基地?
标准化基地是指经专家认定,其经办服务场所符合社会保险有关标准要求,在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过程中严格按现行标准进行标准化管理,在标准化建设中具有一定引领、示范和辐射功能的区县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基层社保服务平台。开展“基地”建设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具有一定先进性,能按照社会保险相关标准及全市业务经办规程要求,在行政区域内的各级社保服务平台提供规范服务。
(二)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工作基础,设立社会保险标准化工作部门或指定相应的主管部门,配备标准化管理专(兼)职人员。
(三)申报单位服务场所应满足:区县级社会保险服务场所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基层社会保险服务场所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以上;服务场所应设置柜台受理区、自助服务区、等候休息区和咨询服务区等功能区域,且具备改造条件;《社会保险视觉识别系统》行业标准广泛应用。
(四)当地***重视社会保险标准化工作,能够为基地建设提供政策、场地、资金及其他支持。
闪电到家靠谱吗?
靠谱。
“闪电到家”全国安装服务平台应运而生。“闪电到家”是由巨龙锁业研究开发,联合近百家品牌厂商及电商机构合作,结合互联网新趋势,全力打造的一款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的家庭服务业综合服务平台,旨在实现为大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生活服务,扩展大众就业创业机会,打通电商售后服务新渠道的行业愿景。集指纹锁安装,家电清洗,家电安装,家具美容,家具安装,甲醛检测、治理,开锁、换锁,技术培训等项目于一体的全国连锁服务平台,
中国卫星上天需要多少人民币?
卫星的价格取决于它的体积、重量和功能,以行业标准估算,以前段时间的B站卫星做一个例子,B站这颗卫星的制造成本约2500万人民币。鉴于是以“搭车”的形式和其它卫星合发,那发射费用应该是在2000万左右。因为B站想用这颗卫星***集遥感***、图片数据,用于B站科普,那就还有维修保养的费用。
所以如果独占这颗卫星,那B站每年至少还要向长光卫星支付数百万元的维护费用。考虑到这颗卫星的使用寿命至少会在三年左右,我们估算,B站最终将要为独占这一颗卫星花上约5000万人民币
感谢您的阅读!
一颗卫星上天,只要500万人民币。你是否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款只花费了500万的卫星确实存在。2018年2月2日,“风马牛一号”,搭乘长征二号火箭丁发射成功。这是第一颗国内私人卫星,但是耗费不过百万。
而我们看看美国的私人火箭发射,其中,一枚崭新的猎鹰9号火箭的,它的成本仅仅是6000万美元;而卫星的价格,可能也就在几百万元的价格,
那么,这种计算靠谱吗?我觉得这种计算不靠谱,它反应的只是某个侧面。从1***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
可以说,从最早的东方红,到如今的也神舟,航天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
而根据依据国际通行的算法,如果发射一颗卫星,它的
- 一颗卫星制造费用约1.2 亿美元;
- 而发射的火箭约为卫星造价的25%,约0.3 亿美元;
- 而一颗卫星的发射费用大概是25%的也是卫星的25%,为0.3 亿美元;
- 而且,还得加上保险费,大概在约为前三项的20%,0.36 亿美元。
- 合计算起来,总消费为2.16 亿美元。
可是,这种标准对于私人卫星可能还不适合。
看上什么系统了,多星系统例如北斗,那是国家层面的战略级应用,就不是多少钱能够衡量的了,纯民用甚至是私人应用中国目前好像还没有开放相关发射业务,所以也无法说个所以然出来...
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号,整个研发过程到发射耗资上百亿,到了今天发射一颗常规的卫星价格在三千万到四千万美金左右,换算成人民币也比当初的上百亿便宜太多了。美国的不少商业公司也在不断开发能供私人使用的商业卫星,整个价格成本都在不断下降,曾经上百亿如今只要几百万。
首颗私人卫星上天 私人卫星是谁的?造价多少钱?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说起人造卫星,大家都不陌生,中国的东方红、美国的探险者一号等,但是此前大部分卫星都是由国家主导,似乎个人卫星并不常见,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美国和欧洲是开展商业航天比较早的地区,那里的个人卫星已经进入大家的视野,不过,今天,我国也出现了私人卫星,那就是冯仑的“风马牛一号”。
前几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我国首颗地震卫星“张衡一号”,上面还带了六颗微小卫星,其中一颗微小卫星就是冯仑的“风马牛一号”。
这颗“风马牛一号”究竟什么样?冯仑为什么要发射这样一颗卫星上天?这颗卫星上天了,是不是意味着,普通人都有机会拥有一颗[_a***_]自己的卫星?
前几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内,零下20多度的寒风中,大家却没有丝毫要离开的意思,因为正前方1.5公里左右,就是即将发射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人群中,有一个身穿灰绿色羽绒服、脸庞晒得黑红、戴黑色墨镜的中年男子从火箭发射之初前一两个小时到发射成功,一直在高高举着望远镜紧张地盯发射塔架。
这个目不转睛看发射的中年男子就是地产商人——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让他紧张的原因则是火箭上面搭载了他投资的卫星“风马牛一号”,这是中国第一颗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外形与鞋盒大小相仿,重量4公斤,功耗8W。它配备了4K***全景摄像头,可以呈现360度太空***照片。作为卫星研发团队的一员,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北介绍,“风马牛一号”的研制、发射和后期运行维护几方面的费用,总投入在五百万元人民币以内,“大量的小卫星实现一个大卫星的功能,这种业务要求我们用实验室或者作坊一个个的产品是做不出来的,所以我们的方向一定是把它做成标准化、体系化、平台化、批量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社会保险标准化服务台价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社会保险标准化服务台价格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