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收集一些民间朗朗上口的谚语,你有记得的吗?
野狐试答
题主好,这个我很感兴趣,以前收集了一点自己感觉很有味道的谚语,借机分享给大家,也希望题主喜欢。
从这个山头看那个山头不远,但走起来就远了。山里的路就是这样,七拐十八弯,看起来很近,走起来很远。也有山很大所以望之不远,实际很远的意思,就像我们看日月也不远一样。
古代的石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磨盘都是用山上的大石头凿出来的,这并不是容易的事。这就话常用来讽刺说大话、空话、漂亮话,不办或办不了实事的人。成语“涸辙之鲋”中的监河侯就是这种人。
批评一个人做事拖沓墨迹,半天进入不了正题,只在***打转转,尽干些无关紧要的事。
陕西方言中有句话和它的意思基本一样:“烧香呢!摆供呢!不磕头!可敲磬呢!”
拼命时说的狠话,也不一定拼命。矛盾双方相差很大,弱的一方以此提醒对方,放弃争斗,否则损失大的将是他。
陕西方言中有两句意思相同的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破套子还怕和你油罐缠”(方言称旧棉絮为套子)
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于是非之地,陷入是非之中,尽管是清白的,但没法说清楚了。
陕西方言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与之意思差不多。
民间谚语很多、有三字句、四字句等等。例举几首分享:
1有志者、事竞成。
2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3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4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5路无尽头、学无止境。
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7功夫靠磨炼、知识凭积累。
8劳动长智慧、实践出真知。
9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四川民间谚语:
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硬如铁。
舌头虽软终身在,牙齿虽硬早早缺。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米饭好吃田难种,馍馍好吃磨难推。
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
当缩头时且缩头,世上从来多乌龟。
欺人不是是,让人不是非。
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北虹涨大水。
头天当神,二天当人,三天当鬼,四天就掐你下水。
我们这有这样的谚语:
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整及时。
燕子低飞蛇过道,鸡晚宿窝蛤蟆叫,大雨不久就来到。
春争日,夏争时,秋收双忙打粮食。
陈草余粮,过日子不忙。
家有勤老婆,不用驴拉磨。
汉在外挣两扇门,妻在家丟一扇窗,日子不久就泡汤。
当面教子,背后教妻。
十个心眼用七个,留下三个给子孙。
装痴买傻,烦事不达。
民间谚语是古人实践总结的智慧结晶,像二十四节气用在农事上就是气象学,坐标皖北平原我就说几个农事谚语:春打六九头五九尾,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犁好粑好,光长庄稼不长草。蛤蟆打哇哇,四十八天吃粑粑,立夏三尺火,夏至火连天。夏至耩黄豆,一天一夜扛榔头。立了秋挂锄钩,马蒲扇子河来丢。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岁月不饶人节气不饶天,交了十月节,下雨就下雪。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小寒大寒又是一年,在谚语里瞬间领略四季。
于姓与什么姓联系?
龍再天
关于于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竿勾钩鱼鱼通益,高瞻远瞩顾大局
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即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西万镇邘邰村,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据《路史》所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苏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复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姓。
为唐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