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可以以弱胜强,获得靖难之役胜利?
朱棣为什么可以以弱胜强,获得靖难之胜利役,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①天命所归,真龙天子说的有点悬,说的实际点那就是运气好,比如说战斗马上要打败了,突然刮来一阵大风反而反败为胜,而且还不止一次你说这能叫什么,那就是命。
②要感谢自己的父亲朱元璋,把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都给干掉了,变相的给朱棣清平了道路,反而使朱棣倒成了第一名将了,可以说朱棣的骑兵玩的溜说是第一人也是应该的。朱元璋没想到给朱标铺的路,竟然便宜了朱棣,(朱标死的早)本来解决异姓将领,认为自己家人团结叔叔会***侄子,没想到叔叔把位子抢了,那也不能怪谁,谁让你给这些儿子蕃王那么大权利,害的孙子要削藩,逼得叔叔们起来造反。
③接下来要感谢自己的侄子,说什么好了只能说他对这个叔叔太好了,昏招迭出,最厉害的就是一句在战场不能伤了自己的叔叔,这可是护身符,即使运气在好的人也有倒霉的时候,比如暗箭什么的。
④那就是自己有一批得力文臣武将,最主要的姚广孝,智谋过人,而建文帝手下智囊都是迂腐书生,还有个演无间道的李景隆,加速建文帝的失败。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制度上的问题,如果***用郡县制,取消藩王掌握兵权,即使朱棣再怎么雄才伟略,朱允炆再菜,没有一个平台给朱棣机会,他是不可能成事的。
(图片***用网络)
朱棣镇守边关与匈奴人多次交战,他的部队锻炼的非常有战斗力,还有燕王朱棣把朝廷的的粮道给截断了,才取得最后的胜利!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明太祖朱元璋六十岁时,太祖朱标死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叔,看着皇位的继承权落在侄子手里,心里都不服气。特别是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他多年随朱元璋征战,是屡建战功,他觉得自己才有资格继承皇位!
公元1398年,朱元璋死了。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就是历史上的明惠帝,又称建文帝(建文是年号)。燕王朱棣开始招兵买马,偷偷的训练军队,准备造反,为了麻痹他侄子朱允炆。朱元璋就装成***,白天在大街上跑来跑去的,还胡言乱语。
当时,京城里就谣传。说几位藩王不服朱允炆,要起兵造反。建文帝听到这个消息,是彻夜难眠。于是找来心腹大臣齐泰和老师黄子文商量,齐泰认为藩王之中燕王最有实力,应该先从燕王下手!黄子澄不同意,他认为先从燕王下手容易引起兵变!于是三个人商量好,先向其他藩王下手削藩,派人暗中监视燕王。
后来监视燕王的人回来报告说,燕王疯了,整天疯疯癫癫的。建文帝不相信燕王真有***,怀疑他是装的?朱允炆派兵把燕王在北平的家属抓了起来,一面又密令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去抓燕王朱棣。没有想到的是张信是燕王的人,消息走露了燕王知道了。
燕王决定起兵,于是就打着*清君侧*,意思是帮着建文帝除掉奸臣齐泰、黄子澄。历史上把这场内战叫*靖难之变*。内战打了整整四年,两军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有探子向燕王报告发现了南军(朝廷的军队)的运粮通道。燕王马上就组成精锐的骑兵,在夜里发动袭击,打得朝廷的军队措手不及,燕王的军队一鼓作气打到应天城下。
后来守卫京城的大将军李景隆命令士兵,私自打开城门放进燕王的大军。燕王带兵进皇宫后,看见皇宫火光冲天,等大火扑灭时,烧死了很多人。有太监报告说,建文帝和皇后都跳进大火里自焚了!
朱棣经过四年的南征北战,终于等上了皇帝的宝座。就是历史上的明成祖。
朱棣起兵的时候,其实一直都不顺利,要是按照当时的兵力对比,朱棣的胜算其实是不大的,这一点,在建文帝的心里也是确定的。要不然建文再傻也不会在明显弱势的时候去削藩。
至于朱棣为什么会以弱胜强?
原因有几个。
第一,朱棣是随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有一定的军队基础。
第二,朱棣长时间驻守北方,和蒙古一直处于对峙交战的状态,手下的军队战斗力较强,拥护朱棣,眼中只有朱棣。
第三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是正统的朱家人!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在山东吃瘪,快撑不住的时候,最后敢孤注一掷绕过山东,直扑南京。最终打下了南京,他就坐了皇帝,天下传檄而定的重要原因。
因为在天下看来,这是老朱家内部打架,不管谁赢了,天下还是姓朱,所以靖难之役的时候,很多其他地方的军队都没有动,有看形势的意思。因为不站队,问题不大,一旦站队,站对人了,那是荣华富贵,站错了,那就是抄家灭族。
所以,朱棣能以弱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