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贵子,现在的几率越来越少,你怎么看,教育的痛点在那?
古语有云:“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元·王实甫《破窑记》中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不道寒门生将相。”清· 吴浚《飞龙全传》写到:“又道:‘寒门产贵子,白户出公卿。’况大哥名门贵族,那里定得。”这种观点和当初陈胜发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思想上是一致的。
还有一句更让“寒门子弟”兴奋莫名的话:“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
然而,如今的现实开始打我们的脸。如题主所言,现在寒门是越来越难生贵子了。
寒门生贵子原本就不易
每年高考后,那些“寒门子弟”如果成绩优异就会成为新闻。为何?因为家境优渥的孩子考出高考状元实在是太普遍了。看看近几年清华北大录取学生的背景就不难发现,所谓的寒门出贵子本身就是种奢望。也许同在一个学校,寒门子弟能进来是因为国家扶持政策降分录取的。
原生家庭是寒门难出贵子的主因
我不认为寒门难出贵子是教育的不公,是教育的痛点。恰恰相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还是在家庭。
我们常常会在新闻里看到,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也许同时伴有父母生病、兄弟姐妹众多等困难,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可是很少有人会想想,在这个孩子一个人孤军奋战时,其他的学生是怎么个情况?那是全家总动员。“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这句话常常在中考、高考的学生耳边响起。
是啊,一个人和起码三个人的竞争,即使不考虑***因素,你说谁更容易胜出?
教育***的不平等是难以逾越的屏障
为什么学区房那么火爆?为什么出国游学变成时髦?在这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竞争中,寒门子弟只能干瞪眼。没有名校就读机会,我只能努力;没有名师答疑解惑,我只能更努力;没有各种交流学习机会,我唯有专心致志地努力。但是,没有优质教育***的滋养,你再努力也是会打折扣的啊!
虽然国家在政策上考虑到了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但是优质教育***始终掌握在部分人的手里。缺少经济条件,想要享受这种***,一个字:难。四个字:难如登天。
最后我想表达一下我的立场:优秀的人才,也就是我们说的贵子,其实不必计较他们的出身背景。古人尚有“英雄不问出处”的意识,我们又何必给他们贴上寒门贵子的标签?我们需要倡导的是努力奋斗的精神,既为自己,也为了自己的孩子。
说到"寒门",还记得那个"郊寒岛瘦",写《游子吟》的唐代名诗人孟郊吗?古代取人才实行"分科举人、设科取举"的四级科考制度,比现在难多了。
在生产力原始低下的古代,寒门指不能入仕的寻常贫寒百姓。其后代唯有通过十年寒窗苦读才能在科举考试中找到登阶入仕改变世代寒门布衣的命运。不过,科举虽路漫漫,却没有因你出身贫贱或年纪长幼而对你关起希望之门,有人考了一辈子还在考。尹枢七十中状元,姜子牙七十遇文王。孟郊屡试不中,直考到40有6才最终脱颖而出、金榜题名。狂喜中他写下《登科后》这首千古名篇:"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昔日"意恐迟迟归"为他操碎了心的寒门孟母可以无憾了。
这就是古代不拘一格降人才,寒门也可出贵子的例子。不过,那样的科举制度无疑是十分狭窄的。远非广纳人才的好渠道。与我们今天的教育当然不可同日而语。然而从今天应试教育和中考高考制度上看,一定程度上也有古代的科举模式痕迹,考录制度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基本的公平公开。然而迅猛发展产生的不均匀,导致的贫富差距和教育***的分配不均,也造成教育上的某些不合理现象。如果这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继续加剧,阶级固化形成不可逆定势。所谓的"寒门出贵子"将越来越不可能。因为底层者上升渠道曰益消失。这和我们的初心是相违的。正因此,继续改革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止。改革,教育可以做得更多。
你好,我来简单谈谈的的看法。
2019年,清华大学入学大约3800余名新生,其中城市孩子占比高达81%,来自农村的孩子只有区区19%。而就是这不到两成的农村新生,其中又以发达地区的孩子占了大多数,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失衡的现象呢?
首先,城市和农村家庭教育观念差异性巨大。城市里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看的重中之重,从孩子的胎教到后来的早教以及入学之后的教育,城市父母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生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而农村家庭就算有所重视,也远不及城市家庭的重视程度,而且还很有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巨大失衡。城市学校无论在师资上,还是硬件上,相对于农村学校,都有着相对大的优势。城市学校再辅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制度,都不是农村学校可以比拟的。尤其是在课下,城市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和兴趣班,一定程度上再次补强,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的差距。日积月累,城市孩子相对于农村孩子到高考的时候,会有一个质的蜕变。
然后,以往在农村考大学走出农门,往往是农村孩子不多的出路之一。可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扶持,上大学已经不再是农村孩子必须选的出路了。高职,技校,参军,打工,创业等等,分流了大量农村学子,也使得大学中农村孩子比例持续走低。也就出现就去年清华大学新生中,农村学生比例不足两成的现象。
相信,随着国家进一步对农村教育的政策的调整和扶持,农村也将会慢慢缩小和城市的差距。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腾飞,也将会带动农村教育产业的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