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是什么意思?在夏朝之前还有华朝吗?
历史学家一般将“华夏”与“中国”并称,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对其释义为:文化高的地区即“周礼”地区为夏,文化高的人及种族称为华,合起来便是“华夏”。《左传》记载:“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裔”与“夷”同义,“夏”与“华”同义,更证“夏”即“华”,可佐证范文澜先生所言。另外《左传》又云:“夏,华夏也。”《汉书.安帝纪》也有记载:“夏,华夏也!”
从以上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的结论,“夏”、“华”、“华夏”三者并无区别。
“华夏”一词尽管在史书上有着诸多的解释,但究其实质而言,其承载着国家、民族、文化、地理、时代等多方面的含义和概念。
我国秦汉时期的中原人便将华夏族看作自己的祖先,故而周边民族将中原人称之为“华族”,《左传》记载戎子驹支云:“我诸戎不与华同”,这里的“华”说的就是中原人,因而就有了“守周礼尚赤色”的人和族群是为华人和华族一说,也被统称为“诸华”。
若将“华夏”看作国家概念,也在《左传》中可以找到答案。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郑于是不敢南面,楚失华夏。”再如襄公四年载:“弃陈也,诸华必叛。”这里的“华”指的是中原各诸侯国。还有僖公二十一年载:“以服事诸夏”,“诸夏”也指的是中原诸侯国,因而“华”、“夏”二字实无区别。
在先秦和秦汉对华夷之分主要区别在文化上,所谓“唐虞国界,吴为荒服,越在九夷,罽衣贯头,今皆服夏”,将自己列为中央之国的华夏,而将其他不尊周礼之地皆列为四夷,这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区别。
在《左传》中记载:“鲁君用周礼,杞又得称为诸夏”,又如《诗经》曰:“惠此中国,以绥中国”,这表明中原诸侯多自诩为中国,在其他四夷的口中则称之位“诸夏”,带有明显的区域概念。《尚书》有“华夏蛮貊”一词,“华夏”自然不必说,蛮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貊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这更显得“华夏”二字带有区域的概念。
中国信史,从炎黄之际开始。而黄帝的年代至夏禹,纵向关系相隔有两千多年,如果以黄帝为人文始祖,则大禹建立的夏朝便具有了时代和朝代的双重特征。
那么,如果上溯夏禹至黄帝之间,既然是华族所建之***,那么是否代表夏朝之前还有一个“华朝”呢?
我们依照现今所存以“华”为名的地理单元来看,有“华山”、“华水”、“华谷”等,以此类推,大禹建夏之前,是否有华族所建立的***为“***”呢?
华夏一词解释繁多,莫衷一是。华源于华山,夏指周秦旧地,即陕西。由地名演变为族群名,即周族。周人生息在华山夏地,所以周人自称华夏。周人制定了礼乐文明,用礼乐教化人民。此时华夏由地名演变为文化概念,正如范文澜所说,凡遵守周礼尚赤(赤即华)的人和族,就是华人华族。
周人取得天下,成为天下共主,自然以自己的族称称天下,所以,我们自称华夏族(即汉族),称国家为华夏,即中国。
最早的中国即华夏,都指陕西泾渭流域,《说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朱骏声:“就全地而言,中国在西北一小隅”。
我们再看华夏一词的来龙去脉。
华与花同,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以花为图腾的民族。他们生活在以华山为中心的关中晋南豫西,(即仰韶文化先民)所以华山被尊为华夏文明根脉,民族以华自称,即华族,称山为华山。(苏秉琦刘庆柱等学界大咖都持此说)
夏,指陕西。
战国•睡虎地秦简:“臣邦人不安其主长,而欲去夏者,勿许”。这里,夏就是秦国。
《史记•吴泰伯世家第一》“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周秦旧地人的唱腔,就是夏声,夏声就是夏地人的歌声(如十五国风,以地而称一样)。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等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东方齐鲁卫等大国诸侯,本是从西方(陕西)迁来,所以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
当然,这样的实例还很多,说明一点,先秦陕西称为夏。而周人本自称有夏、区夏。也是由此而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姚安县社会保险服务中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姚安县社会保险服务中心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