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工作者怎么样,收入是多少?具体干什么?
我妹妹就是一个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签定的是劳务派遣合同,跟一个国有企业签订的,然后拍到一个社区干网格员。
工资是这样的:每月2300 元左右(含个人缴纳“五险一金”),疫情防控期间每人每月增发1200元卫生防疫补助,其他的就没有了,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象征性的交2元钱。
作为社区网格员,主要是承担街道安排的各项工作,我看她日常报表比较多,像去年的人口普查也参与,平时还管着计划生育、移风易俗、退伍军人档案、文明单位创建等,经常加班加点。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作为社区工作者,我妹妹有时跟我聊起来,说有时也特别自豪,特别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经常服务困难群众、孤寡来人和留守儿童。但也有时候遇到奇葩的人不理解社区工作,说一些很难听的话。有时在电话里就跟我哭了。
总而言之,社区工作者不容易,如果想从事社区工作,必须具备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能力水平,做好吃苦的准备。也希望社区工作者的收入能够再提高一些,毕竟为群众工作很辛苦。
这几年,社工发展很快,风头正盛,其行业规范、就业待遇正在逐步好转。
何谓社区工作者?顾名思义是指在社区里边工作的一群人,他们是经过一定选拔或公开招考程序,被各街道(镇)或社区的两委一站(党委党组织、居委会、社区服务站)选用的人员。其工作服务区域以社会基层社区为基本,为居住在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协同治理)与其他公益服务的专职工作人员。
说到社区工作者,这里也想提及一个证件:社会工作师证。在工作领域的许多方面都会涉及到社会工作,譬如***民政、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司法、公安、卫生人员,还有群团组织的共青团、妇联、工会、残联、红十字会,这些都与社会工作者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想要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也是需要持岗上证的,而这个证就是社会工作师证,它也是职称证书。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社区的建设,社区工作者的考试热度也在逐年上升,想要投入到此行业中,考取社会工作师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哟。
但社区工作者既不属于公务员编制也不属于事业编制, 而属于合同制。不过他们也有向事业编制和公务员靠拢的机会。
那么,社区工作者的薪资***到底如何呢?
根据《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组成。另外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每人每月可享有100元到200元不等的职业水平补贴。北京市在2018年对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水平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年人均应发工资达到10万元。月人均应发工资将增长至月3000元。各地区标准不一,可查找所在地具体信息。
社区工作者不是公务员,不是事业编,一个月到手工资不足3000元,刚落实五险一金不到半年。工作内容事无巨细,工作时间5+2,白加黑,24小时待命,保证随叫随到,哪个工作群也不能静音,有的居民半夜或者凌晨都会给你发信息咨询。
作为曾在社区工作了10年的人,我可以根据曾经的工作来谈谈社区工作者的处境。别的城市什么样,我不清楚,仅以吉林市为例,当然吉林省都应该状况差不多。
2011年,吉林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第一批社区大学生工作者,每个社区招聘5人,主要负责社区五站的工作。
当时报名人数将近1000人,实际招收245人,竞争还是挺激烈的。经过笔试面试,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开启了我的社区工作生涯。
入职时,社区工作人员包括社区书记统一工资标准1100元,不分职务,这个收入大约持续了两年,两年后工资涨到1518元。没有保险,唯一的待遇就是养老保险可以自己缴纳,凭缴费收据可以报销60%,工资待遇和人事管理由民政局负责。
直到2014年,社区工资有一次大提高,可以达到2420元,增加了四险,没有失业险和公积金。虽然增加了四险,养老保险仍然是自己缴纳,凭收据报销。
很多人对社区理解有误,以为社区工作人员都是铁饭碗,其实社区所有成员没有编制,说白了就是临时工。因为社区属于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它的工作人员是需要通过换届选举产生的,不是通过招聘。
进入社区工作后,我才弄明白社区人员的组成。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由居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的社区书记,副书记,副主任,委员(现在统一叫网格员)。她们是三年一换届,去年起,换届时间改成了5年,如果换届时没当选,就直接失业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_a***_]社会保险个人服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聊城市社会保险个人服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