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智慧健康养老”?您对此怎么看?
智慧养老是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随着科技进步,新型养老方式日趋流行,社会上也涌现出一系列如只为父母设计的电视盒子等高科技产品,提升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最大程度的解决空巢老人寂寞的问题,是智慧养老,候鸟式养老,信息化养老,中国式养老的新形式。智慧养老经过一年多的良好运营与快速成长,获得了***、行业、公众及媒体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让老人充分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便捷和舒适。
智慧健康养老就是通过数据库、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以标准规定体系为依据,以安全管理体系为保障,将安全、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业务联系起来,使养老服务更加智慧、周到、贴心。
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根据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2017-2020年)提出,智慧健康养老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
目前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定义智慧健康养老:***集数据→分析数据→分配***→实现管理。
根据目前的技术和经济状况判断,2017年及以前都可以归纳为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培育期。在此期间,适应养老服务产业的法规、政策、标准和创新体系及可信交易环境将逐步建立,众多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将不断推陈出新。2018-2020年左右将是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成长期。2020年以后,基于网络的无形市场规模会逐渐接近传统的有形市场规模,预计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在此时进入成熟期。
多重因素加速行业发展
——政策力推行业发展
别用传统的方法指望儿女们养你老,那样并不会幸福,而且会加重儿女的思想负担,拖孩子们的后腿。找私立(个人)护理机构去养老,付给护理费用,人家会把你当祖宗对待的。
私立养老机构外在设施可能没得公办的敬老院好,例:受条件限制:可能没得大花园,也少有大彩电,更没得宣传栏。但这些都是外在条件。是老人不能贴身享用的条件。
老年人需要自己能够直接享受到的很实在的物质生活,首先要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生活习惯给他们开小灶,而不是千遍一律的伙食,要根据他们的业余爱好,多陪他们玩,给他们舒适的个人空间,让他们真正的感觉到美满幸福!
要知道你们家老人到底在那里过得好不好?结果并不难得,老年人你真正对他们好,让他们过得开心时,见到亲戚朋友来探望他们的时候,脸上会流露出情不自禁的笑容,而过得不如意的老人看到家人时会流泪、会依依不舍。因为有一对老夫妇是从某敬老院转来的,居他们家人说:以前他们见到家人去探望时总是哭哭啼啼,舍不得与家人们分手……。
我曾经是护工,现在我自家开办了一个生活护理中心,我衷心的感谢来我们家的每一位老人,他们的笑容给我带来了全社会的信任,老人家们是我的衣食父母,是我的上帝,是他们供给我的生活来源和富裕的经济收入,是他们对我的信任,让我提升了我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
我向社会各界朋友承诺:我会率全家人以高姿态创业,低姿态做人,用最诚致的态度附首服务于我服务的每一位老人,用真情和爱心让他们真正美好的度过幸福的老年时光!
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农村25年,真有必要盖栋小楼养老吗?
没必要。1,离开农村25年,如果城市有了房,领着退休金,并且户口在城市,即便有钱也没必要在农村盖小楼,过去时兴“姣兎三窟”,现在祖国昌盛、稳定,分散花钱没必要,倒不如留点养老钱好。2,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令越来越大,每天上下楼就是个大问题,要说养老,还是在城市好些,看病、出行、水电、销费等都较农村方便。3,我和你的情况差不多,在农村虽说没盖楼,但盖了房,没住过一天,现在老了更是不去住,老家人住着都觉很正常,如果把盖房款资助家用,那他们肯定是感激不尽。
当然,农村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各人情况有不同,如果你身体好又年轻,准备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盖栋小楼也是不错的选择。
若儿孙们在农村,经济条件许可,盖栋小楼养老,与儿孙共享天论之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若纯粹是为了养老而盖栋小楼,值得探讨。或者说必要性不大。因为盖栋小楼养老,经济上精神上都要付出不少的代价。还不如弄一个宽敞的四合院。内部装修电器配备全一些。养老不是也很好吗?养老既要舒服,也要简约。
离开故乡25年说明你在他乡也是25年了,既然是25年,说明后25年所生活的环境,人脉成了你的全部,要说故乡那只能是美好回忆,在空闲的时候可以去故乡探探亲,看看故乡的山山水水,找找儿时的回忆,至于修房养老我个人觉得不必要,现在国家政策好,哪儿养老都一样。不过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多数亲朋好友都在故乡的话,当然回故乡修房养老好,这样亲人之间没有牵挂,还可以抱团养老,相互照应,***如故乡没有亲人那大可不必回故乡,偶尔回去逛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最重要的看看家乡的变化,老了没事的时候变成饭后的谈资,
你好,你说的情况我认为没必要,在外面工作学习二十多年,再回到老家养老,想法很好但现实已经不太可行了,
一是政策不允许,因为你已经移居城市,不再属于这个村村民,政策上不允许,你无法合法获得宅基地,自然不能建房了,即使你可以买卖邻居的宅基地,也是不合法的,在***补偿的时候也会遇到问题。
二是农村建房需要审批,现在农村环境整治和合村并居,已经不再审批建房了,需要统一规划建设,违法建设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三是建了也是空置,由于工作学习在城市,也就是过年过节来偶尔住住,更多的时候是空置。
四是合村并居还得拆,现在全国开始合村并居,大部分农村要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原来的房屋要拆除,建了新房也得拆除。
五是城镇化大趋势,农民都进城或者农村社区,再回村建房是看不透政策导向,是自讨苦吃。建了房后邻居都走了估计孤零零的住在村里,根本没有幸福可言,配套设施就足以吓跑你。
六是有房子住也不习惯了,由于生活在城市久了,再回到条件不好的农村居住,很多都不习惯,就说抽水马桶,公交,电,气,人际关系等等所有方面都不一样了,去医院远了,买东西不方便了,住一阵可以,久了还是住不下去,还得走。
农村向往城里,城市向往村里,其实就是看到了某些方面,不能客观的全面分析问题,如果能好好对比一下,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怎么才能实现,也许就不这样想了。
您好!
关于您的问题“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农村25年,真有必要盖栋小楼养老吗?”如果是六年前的话,我肯定会说没必要,但今天我会说,如果你有经济能力,家里还有宅基地,不妨盖了再说。
我婆家也是农村的,结婚也27年了,在老家生活的时间很少,公婆住的老宅是留给我们的,因为我没怎么在家里生活过,门前门后的人都不怎么认识,也没有什么感情,压根就不可能有在家里盖房子的打算。
我不想在家盖房子的想法,差不多婆家的哥哥们也是知道的,二哥想要我的宅院,我也没有说不给,大家好想在心里都认定,这个院子将来会给二哥的。
我娘家妈,听说我的想法后,也是各种劝,要我留下老宅,我不但置之不理,还真是烦的要命。想要摆脱这个老宅,也成了我的心病,我是怎么都不可能在老家盖房子的。
时间到了2014年,老家的房子是瓦房,村委会打电话说,农村有危房改造项目,瓦房必须要盖平房,且有政策支持,希望我们回去盖房,当时公公还在世,我们也决定让二哥盖,结果二哥却不盖了,我们就决定自己盖,给公公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所以,我在老家盖房子了,当时也单纯是为老人着想,根本没有打算回来。
到2016年底,公公去世,老宅的主人就是我老公了,看着老家的院子,格局、规划都不合理,我想返修老宅。
2017年,我把老家彻底拆了,盖了堂屋,修缮了院子。如今坐在院子里,真的特别的踏实,特别的放松,感觉好极了。尤其是邻居94岁的奶奶,跟我说:你在外面买多少房子,那都是商品,卖了就是钱,这里才是真正的家,才是根。
我每每想到老人家说的话,都觉得很有哲理,也很庆幸我把老宅留下了。所以,我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观点也会不同。
祝您生活愉快!
银行三年“定期”年利率为4.125%,但要求5万起存,你会存吗?
现在绝大部分银行已经没有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4.125%。
经历几次降息后,国有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为3.15%-3.25%左右。
地方性银行,或商业银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略有上浮,但很少能达到4%。
所以,如果有哪家银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4.125%,我会考虑存款。
不过,我会去这家银行的柜台[_a***_]定期存单。
另外,我必须确定我办的是定期存单,有存款保险为保障,而不是办的保险、理财等其他业务。
如果我有五万块钱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去存这个年利率为4.125%,为期三年的存单。
第一,银行要求五万起存,而且必须存够三年,才能享受这个4.125%的利息。
这显然是霸王条款,银行没有权利,要求储户必须存多少钱?
存多少钱?至于存多久,这是储户的自由,不过银行也很聪明,抓住储户想多要一点利息的心理,抛出了这个四点多的利息,引诱储户。
第二,抛开上述的因素,如果五万块钱存三年的话,显然资金的流动性太差,利率回报率也不高,连通货膨胀都没有跑赢,显然不划算。
不过还得再表扬一下银行,银行打造出这一款存款利率,恐怕针对的不是年轻人,更多的是中老年人。
因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赚钱的能力越来越弱,手里的积蓄还是不少的,去炒股吧,好多人不会,买理财,理财现在也不保本了,买房子的话,房价太高。
所以好多的中老年人,都热衷于在银行,买利率高的存款单。
如果没有太好的投资方向,其实这也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变现投资方式吧!
会存。但是有一个要求,优先选五大行,最低的底线是各个城商行。村镇银行是不行的。
如图所示,五大行给出的三年期利率都在3.6%附近。所以能给出4.2%年化收益的银行大概率就是各个城商行了,比如宁波银行、杭州银行、青岛银行、张家港行之类的。
风险:很低。国家也给出了银行存款50万以内兑付的要求。
一定看好了,是银行存款,而非理财产品。
现在某些银行会把理财产品包装一下,然后告诉你高收益,其实也有高风险,但是他会选择性地不告诉你。
老一辈人的话,高风险高收益,那绝对是没有错的。
三年期国债收益率:3.35%。
五万起存,三年定期利率4.125%,已是过去时。现在,3.5%已是最高上浮利率了。作为退休人员,手上多少有点防老钱。但怎样投资才能利益最大化。想必大家都想过,但实操起来确实有点棘手。现在股票基金不敢碰,银行理财不承诺保本。在没有能力做生意的情况下。除了存银行定期,就是保底的分红型保险。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有这么高的利率肯定肯存啊。可亊实上现在没有银行有这么高利率了。
我上月转存三年期定存利率百分之3.15。今天转存的三年期定存也只有百分之3.3,已经算高的了。
总之现在的银行利息都比较低。利息低点倒無所谓,低风险才是主要的。